減排目標艱巨 讓哥本哈根旋風吹散陶瓷業天空陰云

中國衛浴網】本周,社會公眾的目光聚集在兩大會議:一是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二是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兩大會議,都旨在解決未來經濟與氣候發展變化中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后者,將對中國陶瓷業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就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從11月23日以來,廣東遭遇最強灰霾天氣,廣州市區發出灰霾預警信號。專家解釋說,造成大氣污染物的原因與不能及時稀釋、擴散有關,在珠三角形成氣流停滯區,同時也與珠三角下半年經濟恢復有關。隨著經濟的進一步恢復,更為嚴重的灰霾天氣一定會更加頻繁地卷土重來。與此同時,反映因氣候變化而引發地球大毀滅的好萊塢大片《2012》正在全國各地上演,創下票房新高。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制造帶給人類的到底是文明還是災難,有時候還真的難說。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保護環境,關愛地球已顯得刻不容緩。全球經濟的發展模式,都必須由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向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轉變。這也是本次哥本哈根會議的目的所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大會上提出了中國政府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即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減排40%-45%。雖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減排目標爭論不休,但哥本哈根,無疑成為各國政要、經濟巨頭本周關注的焦點。
哥本哈根正在刮起一場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暖的旋風。與此相對應,上周五在東莞召開的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年會上,協會領導和各大陶企巨頭同樣把會議的重點放在了結構調整、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上。多年來,陶瓷行業一直被外界誤讀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中國又是世界陶瓷生產大國,在一些陶瓷企業密集產區,當地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不適應人類居住已成不爭的事實。雖然近年來政府部門掀起的產業整治風暴有效改觀了周邊環境,但陶瓷企業的污染仍舊觸目驚心,陶瓷行業節能減排的旋風還遠遠不夠。
中國政府已在哥本哈根為本國的減排目標做出了莊嚴承諾。但具體的落實還需要各行各業齊心協力。作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產國,陶瓷產業對資源、能源的消耗數量驚人,因此,減排目標顯得艱巨而又刻不容緩,接下來恐怕就要面對更為嚴厲的產業整治風暴,諸多具體的減排路徑與配套措施也將相繼出臺。那種大規模向外布局、擴張產能的的發展模式,可能面臨嚴重的危機,代之而起的將內涵式整治與清潔生產、低排入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陶瓷行業的結構調整與清潔生產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如三年前蒙娜麗莎推出的大規格薄板產品,就是降低能源與原材料消耗的杰出產品,然而,時至今日,由于種種原因,蒙娜麗莎仍然是在孤軍奮戰,產品叫好不叫座。與此同時,代表當今世界瓷磚發展潮流的博洛尼亞展上,歐洲陶企今年幾乎不約而同地展出大規模薄板。雖然這種厚度只有3mm的薄板對許多企業來講,在技術、生產與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但行業內一批規模型、實力型企業的加盟則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大家一起來推,將會大大縮短這一革命性產品的上市步伐。
此外,對于絕大多數的陶瓷企業而言,節能減排并不僅僅是通過政府部門的清潔生產驗收。將現有的瓷磚進行“減肥”,尤其是降低大規格拋光磚的厚度,不僅完全具備操作的技術條件,而且更為現實與可能。那種一味使用優質原材料,甚至瓷磚越白越好、越厚越好的傳統觀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如果說電影《2012》為我們虛構了人類無休止破壞地球將引發的毀滅性災難,那么哥本哈根的氣候變化大會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避免災難的可能。一個強有力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高度參與的碳排放管理組織和協議,可能就是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讓我們行動起來,讓來自哥本哈根的這場氣候旋風,吹走籠罩在陶瓷業天空的濃厚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