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節能燈質量狀況堪憂仍須改善

近日,國家商務部購買了為期6周的廣告時段,在一些國際主流媒體如CNN(美國有線電視網)重點投放,該廣告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首個品牌宣傳活動,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希望國際消費者喜歡和認可中國產品。對此,有媒體指出:中國制造的聲譽最終要靠品質維系。這句話說得無疑在理,沒有好的質量,再好的廣告也難以令人信服。然而,就在我國努力提高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的時候,國內卻出現了一些令人遺憾的質量問題,這里面就包括城鄉居民日常使用的節能燈。
節能燈質量水平仍然偏低
今年三季度,為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節能燈產品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11月下旬,2009年廣東省節能燈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正式公布,結果很是糟糕。本次抽查了中山、佛山、江門、廣州、深圳、惠州、東莞7個地區共100家企業100批次的產品。經檢驗,合格產品21批次,產品批次合格率21%。與2008年監督抽查的批次合格率14.3%比提高了6.7個百分點,同項目比較合格率上升了26.7個百分點。其中質量較差的產品居然還有佛山照明、雪萊特等知名品牌。
不僅僅是在廣東省,其它省市的節能燈質量狀況也不理想。11月份,部分省市公布了當地的節能燈質量抽查結果。上海市質監局公布監督抽查結果表明,在抽查的54批次產品中,有36批次經檢驗合格,抽樣合格率僅66.7%。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了第2季度對全省范圍內生產和經銷的節能燈的監督抽查結果,共抽查樣品54批次,綜合判定合格的有30批次,整體合格率為56%。沈陽市消費者協會對該市流通領域經銷的20種節能燈進行了比較試驗,在20種節能燈樣品中,有10個樣品全部符合國家標準,合格率為50%。據了解,不合格產品中,近八成存在壽命短的情況,使用幾百小時后就報廢,而通常合格節能燈的使用壽命應在5000小時左右;有些不合格產品出現了“越用越暗”的情況,使用沒多久就不能正常照明;檢查發現,5元以下的節能燈質量問題尤為嚴重。
事實上,我國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多年前就努力采取措施提高節能燈質量水平,一些先進企業也做出了表率,然而,由于不少企業質量意識淡薄,過于看重利潤,導致大量不合格的節能燈流入市場,嚴重影響了節能燈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影響了這個行業的發展。
節能燈質量水平低,和中小型生產企業為追求利潤,生產劣質低價產品是不無關系的。一些企業的節能燈不合格,并非不懂質量標準,而是片面壓低成本、提高利潤。在這方面,一些大企業的做法值得推廣。歐普照明是節能燈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節能燈年產能達1.2億支。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楷模,在控制產品質量方面,歐普照明也為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歐普照明技術中心副主任馬志偉說:“投產前有完善的實驗檢測,投入了兩千多萬建設了達國家標準的實驗室;第二步在原料控制上,從選材選購等全過程控制;在生產中的每個環節有不同的質量控制點;最后投入很多自動設備,通過設備引進提升質量?!?/p>
必須加強監管和教育
正當我國與聯合國合作、采取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的時候,節能燈的質量問題無疑會影響我國推廣節能燈步伐。因此,加強節能燈行業的監管和教育是提高節能燈質量水平的必由之路。
11月25日,廣東省質監局在中山市古鎮召開了廣東省節能燈產品質量分析會暨專項整治動員會,通報2009年廣東省節能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部署專項整治工作,并邀請國家燈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到會分析今年節能燈產品抽查發現的質量問題,講解相關標準,指導企業制訂整改措施。廣東省質監局、中山市質監局、古鎮鎮政府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全省近200家節能燈生產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共360人參加會議。廣東省質監局總工程師林璨在對當前全省節能燈產品行業狀況進行剖析時說,質監部門通過專項整治、不合格企業跟蹤抽查等方法加強了對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質量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必須高度重視節能燈產品質量問題。他強調,各級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能,加強溝通和指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以期有效提高節能燈產品質量。他要求全省質監部門要監督和服務相結合,集中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全面開展普查建檔;二是全面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生產行為;三是進行監督抽查;四是開展幫扶;五是大力開展質量興業活動;六是加強部門內部以及與其他部門的配合,形成合力;七是加強宣傳,加強輿論監督,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念。
要提高節能燈企業的質量意識,首先要加大處罰力度,讓那些不負責任的企業認識到不負責任的后果,從而改過自新。針對本次抽查發現各種產品的質量問題,廣東省質監局負責人表示,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大后續處理工作力度:公布不合格生產企業名單,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質量跟蹤監督抽查力度;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限期整改并收回不合格產品;質量問題嚴重的企業移交有關部門依法立案查處,依法處理;在整改復查中仍不合格的20家企業,責令其停產整頓,直至復查合格;針對存在區域性質量問題的產品生產集中地發出質量警示,開展專項整治等等。
要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就必須促使企業按照新的行業標準和監管制度制造產品。為幫助企業深入了解燈具新標準的內容和要求,11月26日-27日,古鎮聯合中山市質監局舉辦了3期燈具產品標準和質量知識培訓班,分期分批對古鎮燈飾企業質量管理人員進行質量培訓,共培訓企業300多家,400多人次,大大促進了企業產品質量意識和質量生產能力提升,為企業嚴格按標生產、迅速提高產品質量奠定基礎。為了幫助企業加強對燈具產品質量標準的理解,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深入了解企業監管制度的有關規定和要求,11月29日,古鎮舉辦了“照明企業如何適應現行監管制度”的研討會,共有100多家企業,150多人參加,質量權威專家和認證咨詢專家分別對產品認證標準換版的要求、CCC認證監管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為了從源頭上提高節能燈質量,在這次大會上,一些行業人士提出了多種設想。有人提出,不妨依照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燈的方式,對生產企業進行補貼和扶持,使得企業能夠以較少的投入來完善制造流程、購置先進設備和采購優質配件,從而提高節能燈的合格率。比如在德國,政府部門對節能燈的銷售環節沒有任何補貼,但在研發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錢,大大提高了節能燈質量,這樣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降低了銷售價格,同樣能夠吸引消費者購買。同時,也有人提出,面對節能燈企業遍地開花的狀況,應該設立行業門檻,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避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當然,盡管整體質量水平仍然不佳,但逐年提高的趨勢是肯定的。這說明,只要加強監管,加強教育,加強宣傳,節能燈質量狀況一定能夠得到改善,如果能夠在行業標準和監管制度方面有所創新,那么,不僅節能燈質量水平可望大幅度提高,而且這個行業將會健康持續發展,使得我國成為真正的節能燈品牌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