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和效益最大化 浙江余杭竹業向現代產業快步邁進

余杭的百丈鎮有我省最早生產和出口竹窗簾的企業,那是1983年,到2005年,這里的竹窗簾產能全國第一,技術最先進;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104國道余杭境內沿線,形成了一個竹制品市場,這是我國最早的竹制品市場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竹制品銷售額最大的彭公竹制品市場;1988年,人們第一次在冬天嘗到了春筍的味道,這種“冬春筍”最早的產地也在余杭――作為全國30個“竹子之鄉”之一的余杭區,在竹業發展上,一直走在我省、我國的前列。如今,余杭的竹業正在提升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大旗下,加快向優質、高效的現代產業轉型升級。
余杭區有竹林資源35.29萬畝,占全區林地的一半,利用這一龐大的生態資源,余杭先后成為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浙江省綠化模范區,正積極發展建設杭城西北生態帶。竹子是生態資源,更是產業資源,余杭歷屆的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竹產業,特別是這幾年,余杭將竹業作為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優勢產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出臺專門政策,財政每年下撥不少于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扶持、引導實施竹區林道、現代示范園區等建設,推廣竹業優化提升的新模式、新技術,推進竹業產業化經營,提高竹農組織化程度等措施,大力培育竹林資源,擴大竹業加工,發展產品貿易和竹業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條“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山中興旅游”的產業經濟發展道路,竹業綜合效益顯著,2008年,余杭區竹業總產值達22.94億元。
通過加大竹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竹子現代示范園區建設,余杭相繼建成了5個萬畝竹業特色基地、5個萬畝有機筍業基地、5個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形成了毛竹、早竹和苦竹3個“省級林業特產之鄉”,建成竹業基地(園區)面積達10.5萬畝,帶動全區竹林質量的提升,平均畝產1200多元,大多數竹林實現了豐產標準。在此基礎上,余杭進一步提升竹業的加工營銷水平,余杭竹產業從農家竹器、農具、建筑腳手架等初級產品向涼席、提花窗簾、竹地板、沙灘椅、竹笛、竹雕刻等精加工日用品、工藝品轉變,從單家獨戶的家庭手工作坊的經營模式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發展。全區現有竹產品加工企業320家,構建了以瓶窯彭公竹產業商貿市場為龍頭,瓶窯、徑山、黃湖為主的筍產品生產,百丈、鸕鳥、黃湖為主的竹制品加工,中泰、閑林為主的竹笛加工三大生態竹業塊狀經濟,竹業產品種類齊全,有20個系列的200余個品種,初步打響了“百園春”、“西子”、“夢春”、“靈聲”等20余個商標品牌;推動技術引進和產品開發,先后開發了多功能編織機、軟簾編織機、CAD電腦設計提花等技術和竹條席、空調席、提花窗簾等新產品。彭公竹制品市場和杭州竹城2個專業市場,吸引了來自本省和福建、江西等地的500余個經營戶進場交易,年交易額5億元,增值達1.93億元,產品行銷全國。窗簾、工藝品、水煮筍等產品還遠銷美、日、韓、澳大利亞和歐洲等2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第三屆中國杭州竹筍節正在余杭彭公舉行。余杭區副區長祝振偉介紹說,中國竹筍節落戶在余杭,這是對余杭竹產業發展的肯定和鼓舞,也是加快發展竹產業的有效載體。余杭目前正在構建高標準的現代產業體系,竹業是余杭現代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余杭將進一步深入開展生態竹業板塊規劃,優化栽培,提升加工,培育商貿,全面啟動竹業檢測研發、創意設計服務業。進一步運作好“中國竹子之鄉”、“中國竹制品名鎮”、徑山・山溝溝國家森林公園等國家級、行業性品牌,做好政策扶持文章,做好資源培育、栽培加工向產品深度開發、新品研發、品牌標準、商貿物流、生態文化旅游領域轉移的文章,推進竹材制品、竹筍產品、竹笛制品、竹鄉旅游產業的集聚發展,使竹業成為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興主導優勢產業,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網友評論:
熱門評論
